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八菱科技遭遇侦查门 遭诬陷还是真有其事?

[日期:2011-11-05]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未知 [字体: ]
        今年二次发行的八菱科技在刚刚结束申购后遭遇了“侦查门”。有媒体表示,八菱科技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长顾瑜因涉嫌职务侵占罪已经被南宁公安局立案。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投资者对此亦非常关注,八菱科技董事长真的被立案调查了吗?公司是否在招股书中存在故意隐瞒此事的行为?

  而11月4日,一位接近公司的知情人士对中国资本证券网道出了另一番“真相”。

  南宁公安局已经撤销立案?

  八菱科技曾在今年4月11日首次获得发审委通过,但6月因询价机构不足而宣告发行失败,成为A股历史上首家中止发行的公司。不过,八菱科技选择重新上路,在今年10月再度过会。

  11月4日,有媒体表示通过记者在南宁的调查证实,八菱科技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长顾瑜因涉嫌职务侵占罪已经被南宁公安局立案。并附上了南宁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一大队的一份《立案决定书》照片。

  该媒体表示,上述案件为八菱汽配厂众多因不愿意被其侵占股权的职工股东们集体控告八菱汽配、八菱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顾瑜因涉嫌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剥夺职工股东发起人的权利、强行安排其成为被代持人员、不允许参加股东会议以及谋取非法收入、侵占八菱汽配件厂广大股东的财产、窃取南宁八菱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股权等经济犯罪。经过公安机关两年多时间的审查, 顾瑜涉嫌职务侵占并且该案件符合立案条件,才做出了立案侦查的决定。

  然而,11月4日,一位知情人士对中国资本证券网表示:“目前南宁市公安局内部在查这个事情,并且南宁市公安局也认定顾瑜不存在犯罪事实,已撤销上述立案。”

  八菱汽配职工股东不甘心?

  “八菱汽配职工股东认为自己利益受损,到各个部门举报,也去向公安局举报了。再通过媒体的传播力,将此事散布出去。”上述知情人士的一番话,揭开了八菱科技的持续的内部纷争。

  这段纷争早在4年前就已埋下。

  在2007 年和2008年,当时,为明晰股权,八菱科技和八菱汽配曾对其历史上复杂的职工出资和代持股份行为进行了清理。但200余职工股东最后只有26人参与了配售,并产生了503.8万股“剩余”的股份。

  剩余股份的出现被媒体解读为一种“预谋”。深圳电视台财经评论员朱雁峰对此曾表示,公司定价还算合理,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认购不足,这里面不排除几种情况:第一,企业内部的员工在了解公司的情况下,不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对公司缺乏信心,放弃认购。第二,公司股份未来的归属已经在2008年就确认了,早就内部确认这些股票是通过这种方式虚晃一枪,然后流入大股东的口袋。第三,就是天晓得这504万股究竟是谁的。

  “这些职工股东的举报,各个部门对这些问题都是多次核查过的,并已经做出了明确答复。但想不通他们为何还要穷追不舍?可能是达不到他们的利益要求吧。”上述知情人士如此表示。

  是否虚假陈述目前难判定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的情形。

  因此,有媒体指出,顾瑜作为八菱科技的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因涉嫌犯罪已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且发生在八菱科技过会以后,已经构成影响公司公开发行条件的重大事项。而公司近月两次发行,却在公开披露中对此风险只字未提、虚假陈述、欺骗投资者、刻意隐瞒这一影响发行上市的重大事项。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但八菱科技也好,实际控制人顾瑜也罢,关键是他们是否也收到或者知晓有这份《立案决定书》呢?倘若他们并不知情,又如何在招股书中体现?因此,现在还很难判定公司虚假陈述、故意隐瞒。


编辑:相蒙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