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西宁市工商局精细化监管净化市场秩序

[日期:2012-05-22]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未知 [字体: ]

  

    今年以来,西宁市工商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将精细化理念,融入到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各项工作之中,采取有力措施整治市场秩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食品安全整治力保民生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和关注的事情之一。西宁市工商局作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将食品安全监管作为监管执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没有发生一起责任在工商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事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了市政府的表扬和肯定。

    ——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全市工商系统严格执行《企业登记程序规定》和企业登记格式规范,严谨细致地审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登记注册材料,做到了食品经营主体前置许可项目审查率100%。同时,充分发挥登记注册部门、基层工商所和片区责任人的作用,依托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加大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了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

    ——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市工商局进一步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制度,推行了食品质量查验备案、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质量信息公示等制度。要求食品经营主体在购进食品等重点商品时,认真查验供货商的资质证明,查验生产厂家的生产资质、卫生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书、检验检疫证明、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等,严把入市食品的准入条件。对不合格食品、到期或过期食品及时做下柜登记处理。并针对卤制品、半成品、散装食品的销售特点,在52个商场、超市、市场悬挂了266个商品质量信息公示牌,将食品供应商、加工地以及营业执照号、卫生许可证号、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逐一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在此基础上,在全市食品流通环节统一实行了食品批发配送二联单制度,目前已经指导77户食品批发、配送企业和1282户批零兼营经营户逐一进行了落实。

    ——设立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根据省局的安排,市工商局在全市大中型超市推行了“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进行明确的标示,统一打折销售。并要求各大超市每天对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内的食品进行逐件检查,对未售出的到期食品,立即停止销售,下架销毁。目前,已在全市22家大中型超市中实行了“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此举对防止过期食品经更改日期或再加工后重新流入流通环节问题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电子信息追溯食品安全。为加强对流通领域重要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建立预防和抵御假冒伪劣食品的机制,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工商局认真开展食品安全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建设。通过调查摸底、宣传培训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46户大中型超市、批发经营户、乳制品经营户正在建立电子信息追溯系统。通过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建设,将逐步提高对食品经营主体的高效能、精细化监管,确保食品经营流向可控、源头可溯、责任可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食品安全信息,营造放心、安全的市场消费环境。

    ——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按照省局制定的《青海省流通环节农村牧区“食品安全示范店”和“食品安全放心超市”创建活动标准》,在全市71个乡(镇、街道)834个行政村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目前,已在全市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281个,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促进了食品市场监管的长效规范化建设。

    ——严查制假售假行为。全市工商系统开展了节日市场、校园周边、直销企业食品经营行为专项整治和以保健品、进口红酒、啤酒等为重点的集中整治,严厉查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用化学原料加工食品等严重违法行为和销售过期变质食品、“三无”商品和不合格商品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检查食品经营门店3.2万户次,查处食品案件32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6个,查扣过期食品150公斤、不合格食品1013袋、不合格纯生啤酒8400瓶、无中文标志的进口红酒78瓶。下发行政指导建议书2份,对83户制度落实不规范的经营户进行了责令整改。取缔无照食品经营户127户,对362户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制度落实不规范的经营户进行了整改。

    整治建材市场肃清伪劣

    西宁作为玉树灾后重建大后方市场,建材市场整治尤为重要。市工商局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了对流通领域内钢筋、水泥、电工电料、油漆涂料等建材的检查力度,开展了电线电缆、“清新居室”等系列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中采取“四查四核四整顿”(即:查经营资质、查认证标志、查商品质量、查索证索票制度;核对营业执照、合格证、规格标准、进销货台账;整顿无照经营、整顿售假行为、整顿不规范销货、整顿冒用3C强制认证标志和“QS”标志的行为)的措施,对全市8个专业市场的700户建材经销企业和3000余户建材个体工商户进行了检查,对问题较多的4大类7个品种的建材产品进行了抽样送检,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了查封处理。立案查处无证照经营、经销不合格建材、侵犯他人注册商标等违法案件64起,查扣不符合标准的电线电缆86卷1900多米,不合格钢材(型材)10余吨,不合格木地板500平方米,商标侵权石膏板20张。

    农资市场监管服务“三农”

    ——强化宣传教育。以涉农地区的城镇、乡镇、集市为重点,按照网格化管理区域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集中宣讲、进村入户宣传等各种方式,普及农资购销、使用知识以及国务院《农药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知识。今年以来举办培训班15次,开展各种宣传活动28次,发放、张贴宣传材料12.1万余份,农户的宣传面达到了70%以上。

    ——规范主体资格。结合登记注册及年检验照等工作,对全市402家农资经营单位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摸底,在全市所有农资经营主体中逐一建立了书式台账和电子经济户口档案,对4家农资经营户进行了变更登记和注销。

    ——完善制度落实。加强对农资经营户落实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销售凭证等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实现对农资商品准入、交易和退市等环节的可追溯监管,签订《经营者不经销假冒伪劣农资责任书》457份,对4大类267个品种共519个农资商品进行了留样备查,协助省局抽样送检化肥26个批次52个样品。

    ——加大监管力度。对无合法手续走街串巷兜售或推销农资商品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今年以来,共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农资违法案件14件,查扣不合格化肥34吨,案值20.3万元,收缴罚没款7.2万元。受理种子投诉3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04万元。


编辑:傅静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