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延安繁华街区建起“残疾人就业一条街”

[日期:2012-10-24] 来源:新华社  作者:陈 晨 [字体: ]

新华社延安10月23日电 (记者 陈 晨)腿上铺着一面布料,锥子迅速穿过鞋底,两手用力一拉线,只消几分钟,一双底子已经开裂的鞋子就在朱维宝手中焕然一新。“手艺真好,谢谢师傅!”前来修鞋的延安市民李女士接过鞋子端详一番,连声道谢。

46岁的朱维宝是陕西省延安市的一名残疾人,因患有严重的小儿麻痹,朱维宝无法站立,只能坐在小凳上,左腿盘在腰间,一边拄着木条,一边靠右腿的支撑“挪动”。虽然身体患有残疾,但朱维宝的手艺好,鞋摊的生意也不错,每月上千元的收入让他的生活“有了起色”。

朱维宝所处的延安市宝塔区丽融巷,是当地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如今,这里开始有了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延安残疾人就业一条街。在这条长约300米的街道上,一面是林立的商铺,一面是一字排开的残疾人就业柜台。47个残疾家庭在这里从事着钉鞋、修锁、小百货经营等生意。记者在丽融巷看到,他们穿戴着样式统一的帽子、工作服、上岗证,成为如织游人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正值中午,趁着服装生意的间歇,61岁的王秀清赶紧扒了一口饭。因股骨头坏死失去劳动能力的他,已经在家赋闲8年多,老伴患有冠心病,女儿还在读大学,全家4口人仅靠低保和儿子跑运输的收入维持生计,王秀清“身上经常一分钱都没有”,但一切在今年夏天有了改变。

王秀清说,今年7月,延安市将丽融巷开辟为残疾人就业一条街,免收一切费用,并为残疾人无偿配备了柜台、服装、阳伞和上岗证。作为首批47位入驻的残疾人,王秀清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意——经营服装、鞋帽。“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个废人了,没想到还能发挥作用。现在每个月摊位收入有1000多元,不用交任何费用,终于可以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了。”王秀清乐呵呵地说。

在丽融巷就业的每一位残疾人都有一段艰辛的过往:自从父母故去,朱维宝就一直靠政府提供的低保和残疾人补助生活,尽管如此,生活依旧艰难,他甚至成为当地有名的上访户。“一没钱了就去政府上访,残联的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了”;30岁的孙宏强的收入只够全家人买菜,“吃肉都成了奢侈”……

如今在延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尝到自食其力的快乐。在延安市百米大道,政府协调出80多个停车位管理员岗位提供给残疾人,曾经靠开三轮车维持生计的何张平再也不用四处奔波。“今年以来,延安市宝塔区分别在323个行政村安置残疾人办农家书屋,安排34人在残疾人修理厂制作衣服和纸制品,截至9月底,宝塔区今年共安排了589名残疾人就业。”延安市宝塔区残联副理事长孙晓莉介绍说。

延安市残联理事长雷元富告诉记者,延安目前共有各类残疾人14.1万人,涉及42万家庭人口,从今年起到2014年,延安市、县两级将普遍建立起残疾人托老服务机构。力争用3年时间,使延安市的残疾人基本实现不愁吃、不愁穿,普遍享有社会保障、康复服务、辅助性器具适配和托养服务。与此同时,各级政府每年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也将按照10%的比例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
“自从父母没了,我就一直靠政府救济,吃低保、领残疾人补助金。党就是我的父母。”朱维宝动情地说,他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的岗位给残疾人,让更多的困难群体能自食其力。


编辑:秦燕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