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巴金早年写给少女书信曝光 “我也有不少孩子气”

[日期:2009-12-21]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字体: ]

巴金1938年照片(翻拍)。

近日出版的《中国作家》(纪实版)第12期,首次公布了巴金于上世纪30年代写给山西一位女读者的7封书信。这位女读者今年已89岁,现居住在西安。7封信经过巴金亲属辨析,确为真迹。在已经发现的巴金书信中,早年的还不多,所以这7封信弥足珍贵。

■信的缘起

16岁赵黛莉通过《大公报》转信

巴金的这7封信是写给山西太原一位名叫赵黛莉的女读者的,时间为1936年至1937年,当时的巴金32岁。

时年16岁的赵黛莉,本名赵梅生,出生于一个富有家庭。她自小喜欢文学,特别喜欢巴金的作品。那年在太原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梅生和几位要好女同学都嫌自己的名字土气,就都改了名,梅生改为黛莉。

16岁生日那天,姐夫送了她一本巴金的《家》,她便迷上了,一心想离开家庭,投身革命。有一天,她看到《大公报》上刊登了巴金的一篇回忆文章,便给巴金写信,谈自己的理想,谈读书心得。

信寄到了《大公报》,她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巴金的回信。她把信给同学们看,大家都很兴奋,叫她赶快回信。就这样,她与巴金往来通信多次。

■信的内容

我也幼稚,甚至有不少的孩子气

巴金的7封信,基本保存完好,连这7封信的实寄信封也都在,并且有两封还保留着当年的邮票。7封信的信纸,有5封用的是文化生活出版社的信笺,另两封为译文和开明书店的信笺。

巴金在第一封信中,得知黛莉12岁时就读了他的《砂丁》,写道:“心里很不安,不该拿那惨痛的图画来伤害你的孩子的心灵。”巴金还写道:“你在十六岁时就读了《家》,我知道你会喜欢它,因为那主人公正是一些和你同样的青年。他或她有一颗纯白的心,有一个对于正义的信仰,爱一切需要爱的人,恨一切人为的、不合人性的传统。”在信的最后,巴金写道:“不要‘崇敬’我,我是一个极平凡的人,而且我也幼稚,甚至有不少的孩子气。”

不要老想到牺牲,你也得有些享受

在第二封信中,巴金写道:“我觉得你应该升学,我给另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写信,也说过这样的话。社会太黑暗了,人情太复杂了。你只是一只羽毛未丰的鸟,你还不能够在自由的天空里飞翔,因为在那里有无数的老鹰在等着啄你。一个人要走进社会,最好得具有更多的技能和学问……所以,你得听我的劝告,等候着将来。你不要老是想到牺牲,你也得有些享受。一个十七岁的女子,也应该过些快乐的日子。”

我常常把钱送人,因为我一个人用不了多少

赵黛莉曾经寄钱给巴金,希望买书或者送给那些没有饭吃的人。巴金在第三封信中对此写道:“感谢你的好心肠。我事实上常常把钱来送人,因为我一个人用不了多少,而需要钱用的人又是那么多。但我不能够白白地接受您的钱,我想您也需要钱来买书看,所以我以后会随时买些书寄你。”巴金在第四封信中,谈了他正在创作的《春》的一些情况。

我只知道多体验生活,多读欧洲大家的作品

在第五封信中,巴金希望黛莉继续求学。他写道:“你不过是一个十七岁的孩子。而中国还充满着三四十岁的壮年人。第一批献身的应该是他们,而不是你。”巴金的第六封信,在回答怎样写文章时,写道:“我没有秘诀,我只知道多体验生活,多读欧洲大家的作品,多写。”巴金在第七封信中,告知黛莉:《文丛》和《文季月刊》都被禁了,他也许不能再在上海呆了,但是以后的行止还没确定,希望她好好地活下去。

■信的发现

作家赵瑜历时三年追踪论证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赵瑜,闲暇时喜欢到古玩市场走走,3年前在太原一位古董商那儿获知了这7封信,在经过一年多的艰辛追踪和交涉后,终于获得了这批珍贵手迹。随之,他又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对书信进行分辨、考证,同时寻找收信人赵黛莉。为之,赵瑜写就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黛莉》,刊于《中国作家》(纪实版)第12期上。3年的艰辛追踪和论证,赵瑜终于将一份珍贵的历史展现给读者。(据新华社电)

叶倾城:七封信看巴金风采

那年,他32岁,她16岁,他们互通书信一年多……听起来像一段美丽佳话即将上演,但什么也没发生。他是作家巴金,她是他的读者,仅此而已。我喜欢这样干干净净的故事。

巴金当年写给女读者的七封信被发现了,是写给16岁的赵黛莉的,这确实是文坛幸事。时人多半重视古人古物,可以抱着兴冲冲去上鉴宝节目,今人物件似乎不值钱,于是也乏人收藏。但,其实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些纯粹的私人书信,也许能更好地呈现作家的风貌。

巴金这些信,说的都是读与写,无关风月。第一封信里,他知道黛莉(女读者)12岁就读了他的《砂丁》。清末民初有个旧锡矿工人被称为砂丁,《砂丁》就是写他们的悲惨遭遇的,在书中,巴金说“砂丁是人间地狱的囚犯。”可见其惨。巴金于是“心里很不安,不该拿那惨痛的图画来伤害你的孩子的心灵。”随即还写道:“你在十六岁时就读了《家》,我知道你会喜欢它,因为那主人公正是一些和你同样的青年。”他建议她去升学,教导她写文章的秘诀无非就是“多体验生活,多读欧洲大家的作品,多写”。

我想起鲁迅曾经给很多读者回信,勤恳地,笔耕不辍地写。郭沫若曾经与陈明远保持多年书信来往。现在,我又知道巴金也这么做。老一辈文人的风采,令人敬仰。他们对读者之重视,令如今某些作家汗颜。

七封信后,他们也许断了联系。那时,巴金正在创作《春》。不知道巴老写这部小说时,除了明显受到《红楼梦》的影响之外,是否也有这位女读者的影子?她的本名叫赵梅生。


编辑:夏风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