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莫言呼吁“恢复文学的本质”:要把人当做人来表现

[日期:2014-12-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杨晓卫 [字体: ]

中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话畅聊“文学与人生”

12月16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与莫言畅谈“文学与人生”。 张勇摄

12月16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与莫言畅谈“文学与人生”。 张勇摄

中新网济南12月16日电(杨晓卫)同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国作家莫言与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16日在山东大学文学大讲堂以“文学与人生”为主题展开对话。莫言提出,文学与人生密不可分。作家最能让人感动的地方,就是引起读者共鸣的部分。人生共同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经验,在文学创作中进行对比联想,是一种非常美妙的奇遇。  

风格不同的两位作家在对话中认为,文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学作品来源于人生体验,会对人生产生影响。在阐述观点时,莫言与勒·克莱齐奥都不约而同提到了童年挨饿的人生经历。

出生于战争年代的勒·克莱齐奥童年因为饥饿得病,差点丢掉性命,跟随外婆拾麦穗的经历成为他最美的记忆。他表示,当回忆到这段经历时,我再去读莫言的《红高粱》,就可以看到这片土地所带给人的一些希望,会感觉到人们内心非常强烈的生活向往。

“饥饿是小说家非常独特的资源。我到国外演讲,把‘饥饿’作为重要内容,后来才知道有类似饥饿体验的不仅仅有中国作家。”莫言说,有过饥饿的体验,让作家在写作当中涉及到人性本能的东西有更深的理解。人在非常饥饿的状态下,如何保持尊严、如何保持体验,这是我们小说里面应该充分予以展示和描写的。

反对给“人物贴标签”的莫言表示,我们有一段时间对人生有一种平面化的表现方式,而恢复文学的本质,就是把人当做人来表现,当做具体的人来描写,描写人最复杂的人性的各个层面,人性中善的一面、荒谬的一面、美好的一面、黑暗的一面都写进去。“只有这样,我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才更充满典型性的特点。只有这样真实的人物,才能够让人们受到感染,才能够让人牢牢记住,才能够对人的生活有所启发。”

首次到访山东的勒·克莱齐奥一直喜欢中国文化,他认为中国文学艺术思想影响非常重大,“法国小学生看月亮时也会去看月亮兔,其实就是受中国神话影响”。在勒·克莱齐奥看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作家是作为普通人,为所有人写作,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文学中来。

勒·克莱奇奥透露,受莫言和夫人邀请,他将到莫言家乡高密东北乡探访,真实地感受莫言笔下的文学世界。

“小说跟现实是有差距的,如果因为读了某个作家的书,非要去他的故乡看一看,可能更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莫言幽默地提醒。(完)


编辑:范莉莉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