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孔子是一个民族的奇迹

[日期:2010-05-3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鲍鹏山 [字体: ]

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组要我做一个关于孔子的节目,并且题目都定了,就叫《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我期期艾艾的:做孔子的节目,我求之不得,但是,这个题目是否可以再斟酌斟酌?主编那尔苏说,不能改,这是节目组考虑很久定下的。我从小就被母亲教育要听大人的话,后来孔子又教导我“畏大人”,央视的领导当然都是“大人”,所以,我决定听话。后来,这个专题录好了,播出了,效果还不错。

而且,在做这个节目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这个题目好。

首先,它提示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孔子是一个经过锤炼而成就的圣人,不是一个普通人。孔子的起点和我们一样,但是终点不一样,也不应该一样。试想,一个人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还绝不放弃,自觉自愿承担那么多的价值重担走完自己的一生,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试图去思考和改变人类的命运——最后,如果他还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不仅是对孔子的不公正,更糟糕的是,它会让人们觉得世界没有公道:一切努力都没有结果,一切慈悲都没有回应,一切奉献都没有回报。这太糟糕了。

其次,这个题目可以纠正当下对孔子肆意贬低甚至辱骂的倾向。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今天有很多普通人对孔子还抱有极大的无知和偏见,以至于在网络上肆意辱骂孔子的人比比皆是。更糟糕的是,有很多学者,打着“还原孔子”的幌子,也宣称孔子“不过就是一个普通人”。其实呢,这些学者学问都不错,只是还不能从价值立场上对孔子做出“价值认知”,所以,这样说话就让人觉得轻佻,甚至有些轻狂——你凭什么说孔子和你一样?司马迁都认为他不能和孔子同是“普通人”。司马迁的学问和见识应该不比我们今天学者的学问差,他的《史记》里事实上为孔子做了两个传记:《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这在《史记》的体例里是绝无仅有的。并且在《孔子世家》最后例行的“太史公曰”里,他是这样表达他对孔子的敬意,或者说,孔子对他灵魂的震撼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文史之祖”面对孔子尚且如此诚惶诚恐啊。

在我看来,孔子是一个奇迹。

孔子是人的奇迹。一个肉体凡胎,竟然能够在境界上优入圣域,在精神上近乎神灵,在心灵上包举宇宙,道通天地,德被万物,这是人的奇迹。想象一个人可以如此神明,我们陡然生出对人类的信心和敬意。人可以超越凡界,超越肉身,达于天地大化。孔子以他个人达成的境界,证明了人类超凡入圣的可能性。

孔子是一个民族的奇迹。

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全民宗教信仰的民族。这样的民族,一般而言,会有两个致命的问题。第一,民族的道德信仰缺乏彼岸世界的支撑,从而人间的道德缺少一个坚实的屏障;第二,民族的凝聚力缺少一个强大的核心,从而很可能分崩离析,四分五裂。但是,我们看到的情景却恰恰相反:道德上,我们中华民族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一直是文明礼仪之邦,并以此傲立世界民族之林,获得异邦的极大道德尊敬,甚至,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文化感召力。

从民族凝聚力的角度说,如此幅员辽阔的中华民族,虽然在政治上数次分裂,但是,分久必合,“统一”永远是这个民族的“内在律令”。在地理物产千差万别,语言风俗各不相同的以千万平方公里计数的辽阔国土上,交通、通讯极其落后的古代,能保持这样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在是一个奇迹。

这种道德上和民族凝聚力上的奇迹的创造者,就是孔子,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我在《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开头,就说到:“孔子,是道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道德和信仰的核心。从住在京城里的皇帝、王公大臣、赶考而来的士子,到遥远的偏僻的边疆地区的无知小民,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在,孔子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的心灵密码。”是的,正如孔子生前就有人预言的,“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两千多年了,这木铎一直在召唤着我们,凝聚着我们,使我们成为中国人。不论在天涯海角,不论在何种陌生的国度,只要我们响应着夫子的木铎,我们就能在这木铎声中找到自己的同胞。

我在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写过一首诗——《孔仲尼》:

 

你立于滔滔而过的河岸。世界和你一同黯然。

远古的神灯被遗弃在最偏僻的角落。世纪大殿的前檐下是黑暗和蛛网

你把自己当成蜡烛了。在黑暗的心脏,你微弱但顽强的光辉在四面的飙风中艰难地闪耀

 

我在几千年后的一个漆黑的夜里遥遥地望你。望你在滔滔的河岸闪亮如将要熄灭的一枚残烛。我看到你忧戚的心灵像一只蝙蝠在暗夜中悄悄地向我飞来,使我悚然而惧

 

逝者无情。你曾感慨的那条小河或许早已流尽了它最后一滴水。但是,衰弱的老人啊,你的智慧和正义之灯却依然不熄,在每一个世纪的窗口闪亮,清冷地照耀着一条旷古荒芜的路

 

你是永远不会抛弃我们独自乘桴而去的民族之父

而我们呵!却常常是背弃正道惑于迷乱的不肖子孙

 

这首诗我收进了我至今唯一的诗集《致命倾诉》,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年初出版。

在我看来,对孔子的深厚感情,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高尚。


编辑:陈月浩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http://www.xbgcw.net/show.aspx?id=5741&a   (1482002721 ,12/19/2016 20:26:06 )
  http://www.xbgcw.net/show.aspx?id=5741&a   (1482002721 ,12/18/2016 07:43:12 )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