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视域的融合:《第三文明》

[日期:2011-05-19] 来源:西部观察网  作者:李薇 [字体: ]

视域的融合:《第三文明》

                       ----分享文化学者王为民的思想盛宴

      本报西安讯:最近,陕西文化学者王为民先生潜心十年耕耘,用大成智慧撰写的笔记体思想巨著《第三文明》正式出版,业界震撼、读者感叹。这部长达一百万字的著作将人生的追求、思想和生存探索,以及当下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衷共济,为处在当下经济社会的人们点亮了心路,提供了一餐文化和思想的盛宴。读完,书墨之香再次像清泉般溢满心际。

关于文明,宗派分歧、理论复杂多端,但仍然不乏共识:在汉语语境中“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心雕龙》), 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一词相对立;在英语语境中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lis”,有“城市化”和“公化”的含义,引申为“分工”“合作”,即人们和睦地生活于“社会集团”中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伴随全球化的进程,文化断层失序、意识形态纷争、“传统”与“现代”对立的境况,在促使“文明”走向视域的融合,《第三文明》的作者王为民先生认为:文明,是人类相对于(地球)自然关系而言的人类的生存方式,并开宗明义的指出:《第三文明》是一部纵贯人类五千年文明、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奠基性思想工具书,它旨在唤醒人们被市场经济加速而迷失的生存理性。她所探究、揭示的和谐包容的“相对价值论”思想将成为我们愉悦生存的新的财富价值源泉,会为我们打开全新的生存空间。

咋看之下,这似乎与狄尔泰(Dilthey)、德罗尔士(Trorltsh)、克罗齐(Croce)等“历史主义”者所要求在历史的实相中理解一切历史现象的局限性之主张异曲同工,又与“后现代主义”中心变成多元、永恒成为变迁、绝对变成相对、整体成了碎片的主张不相上下,但细究之下,我们还是能够发现这一思想工具书“为和谐包容找出通达之路”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与卓越的思考。作者同与“历史主义”者一样相信“一切信仰和价值只是相对的”,但并未因此而走向虚无主义,他坚信“建立整体和谐循环的生存制度”将是第三文明的形态;同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一样,《第三文明》不乏消解历史意识、取消文化经典的精神衡量指标和存在维度的思潮涌动,但不同的是,作者为和谐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考量办法,创造性的提出了和谐度公式f=E/ST=1.4141。作者积极的响应来自中西文化激荡、各种作者与读者所关注的各色问题,给予现代人在社会急剧变迁中自我探寻与定位的最大关怀,试图撑开一个跨越古今差异的思考脉络,赋予生存的全新价值与意义,构建起我们新的生存系统。

在作者看来,我们新的生存系统是“和谐愿意我非我”的生存真理,是“以变应变以不变”的生存手段,是“愉悦·微笑”的生存准则!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在《艺术作品的起源》一文中有一段发人深省的文字:“罗马的思想接收了希腊人的语辞,却没有接收这些语辞所说出的相应的、同样根源的经验,没有接收希腊人的话”。从“和谐愿意我非我”、 “以变应变以不变”到“愉悦·微笑”,这些话很简单,也许每个人都会觉得可以读得懂,但如果我们从语辞的角度去理解,仅仅“和谐”一词我们恐怕就要面临诸多困惑,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赫拉克利特说“美在和谐”、郑玄注解《诗经》“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唯物辩证主义认为“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用狄尔泰的话说我们生活于“人的-社会的-历史的世界”,我们“自我理解”的根基并不全然相同,但我们接受到作者陈述的这一体系却是同一的。将深奥的哲理明了化,回归语辞所说出的相应的、同样根源的经验,这得益于作者以“问题”为取向的研究和寓言体的表述。

一百多万字的思想笔记,近百个问题,让《第三文明》如一串精美的珍珠项链熠熠生辉。王为民先生将经济社会、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文化习俗,方方面面的基本知识,简而化之,撮其要、删其繁,顺手拈来、随笔写去,看似倪倪道来、侃侃而谈,实是有的放矢、厚积薄发。从“爱的天籁”、“ To be or not to be?”、“答‘霍金之问’——世界留给人类思考的时间不多了!”、“堪破生死”、“地球为谁而战”……到“‘不许偷吃苹果!’——财富运动第一推动力思考”……每一个问答之中都张扬着“寓普遍于各殊”的方式,因事而抒发新义理,看似轻易言之,但这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轻易之间,则是要以深湛的学术功力支撑填充的,更是要以非凡的深厚学养提供智力保障的,这便是本书的价值所在。诚如作者所言:真理只有一个,不同的学问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不同阐述,那就是如珠峰之顶的“愉悦·微笑”。中国人在语言的表述里,涵括了变与不变两个部分,背后具有一种连贯性、整体性的概念,这与西方使用的分析式的语言有着生命情境的区分,因此阅读《第三文明》须得从“仰观于天,俯观于地”等整体的方式出发,并且以生命之学的立场为基点阅读本书。我相信读者也准会和我一样,从此书中获得心智上的滋养与启迪、阅读中的快乐与满足。


编辑:李薇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