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80余中央部门公布三公经费 仍有15部门未公开

[日期:2011-07-29]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昕璐 [字体: ]

80余中央部门公布“三公经费”仍有15%部门“屏牢”

80余中央部门公布“三公经费”仍有15%部门“屏牢”

转播到腾讯微博
80余中央部门公布“三公经费”仍有15%部门“屏牢”

80余中央部门公布“三公经费”仍有15%部门“屏牢”

看一个政府是否乱花钱,“三公经费”是最好的镜子。本报上周一曾对“三公经费”的进展情况作出报道,如果说,第一阶段百姓网友的“围观”重点还在于“就看谁最迟”,那么,当下更多的公众拷问的是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公开态度、消费结构及其合理性。须知,公开,不是为了让民众看个热闹而已,而是要让民众有效监督政府部门“钱袋子”的使用。本报就此再次进行梳理和盘点。

时间之问:何时等到答卷?

周五公布“三公”部门最多 半夜公布的也有

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俗称“三公经费”。按照国务院要求,98个中央部门本该在6月底前交出答卷,但又一个月即将过去,仍近2成是白卷。

截至昨天发稿,83个中央部门公布“三公经费”的2010年决算数和2011年预算数。查询发现,从晒账本的时间上,除了科技部在4月14日最先公开,其余公布的都在7月之后,严格来说都算“违令超时”。在各界的期待和质疑声中,许多部门相继加快了公开的步伐,但选择公布的时间上,却似乎“别有用心”。统计,周五堪称“三公经费”公布的“黄道吉日”,是最多部委竞相选择的好日子。

教育部、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华通讯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国家档案局等11家部门选择在了7月的第二个周五公布;紧接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农业部、监察部、卫生部等6个部门在第三个周五晒出账本;上周五,又有中国银监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信访局、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国务院国资委等7家部委集中公布。

颠覆大家惯有印象的是,周六、周日休息日里居然总计还有9家单位公开账本。这样算来,选择周五周六周日公布“三公经费”的,已超三分之一。中国地震局的官方网站,相关公告发布时间在7月16日23:22,在周六临近子夜12点发布备受关注的数据,着实让人始料未及。

事实上,除了中国地震局外,还有商务部在晚8点半公布,卫生部也是在常规下班时间后才公布。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微博)认为,这些单位选择周末的时间,甚至下班时才公布“三公经费”,也体现了“技巧性”。他们以为周末关注度小了,“挨骂”的可能性也就小了。但在现实中,政府财政支出的公开透明,根本不可能绕过公众目光。

地点之问:在哪里公开?

超半选择官网首页个别部门“羞羞答答”

公开“三公经费”,无疑是向老百姓公开。但是,老百姓到底能在哪里看到这些公开的信息呢?昨天下午逐一进入其官方网站进行查找,发现在已经公布了“三公经费”的83个部门中,约有45个部门在其官方网站的首页给予了公示,其中包括:

科技部、中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国家档案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部、全国妇联、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地震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人口和计生委、人社部、中央党校、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红十字总会、宋庆龄基金会、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国家广电总局、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体育总局、国务院参事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国家能源局、中国银监会、国家信访局、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铁道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物资储备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电力监管委等。

发现,尽管字体较小,但这些信息多数还能找到,其中,个别如中国证监会、文化部则特意将其以红色字体标于官方网站首页的“眉心”等显眼位置。

另外,27个部门的“三公经费”则需要读者稍微打开二级目录或者三级目录,它们通常被置于“工作动态”、“综合信息”、“政务信息公开”等栏目内,已经被挤出了“首页”。这些部门包括:中国工程院、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计署、民政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交通运输部、监察部、卫生部、水利部、住建部、国家邮政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民委、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海关总署、中国保监会、国家税务总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旅游局、中国人民银行等。

还有些部门公布的“三公经费”信息很难直接在其官方网站找到。借助其网站的搜索引擎,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找到了有关信息。在农业部的官方网站,并未能找到,搜索其引擎也无法查询到相关信息。国防科工局(包括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最初是通过其内部刊物《中国军工》发布了相关信息,随后通过人民网科技频道首次向公众公布“三公经费”详情。

新华通讯社、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研究室则通过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布。

数字之问:为何不降反升?

仅34家部门今年比去年降低 多部门不降反升

从已经公布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上,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尽管国务院一再要求压缩“三公经费”,但不少部门“三公经费”仍是不降反升。

统计发现,各部门2010年决算与2011年预算总数对比,仅34家单位今年数值减少。比如今年财政部三公经费预算为4752.54万元,比去年实际支出增加580.53万元,增长近14%;交通运输部三公预算超过一亿元,比去年实际支出增加540余万元;文化部增加了296.08万元;民政部增加了21.13万元。不过,财政部增长排“第一”的记录很快被接连刷新。截至发稿,20日公布的体育总局相关账本最为壮观今年其“三公”预算总额超去年实际支出1475.8万元,并且三分项皆上涨。

对于增加预算数,这些部门齐称“增长有理”。财政部公费出国经费预算增加理由是中美、中英的两个会去年在国内办,今年轮到外方做东,要到国外开,再加上一些国际会议以及2011年关税谈判等增多,出国经费预算就多了。交通部称公车经费增加原因是随着交通安全监管、应急抢险保障等任务的增多和燃油成本的上涨,油价上涨也是理由之一。文化部称,国家博物馆(微博)于今年3月正式开馆,该馆从2007年因改扩建工程一直闭馆,国际间馆际交流活动相对减少,公务接待支出相对较低,因此,今年该馆“三公经费”预算比去年决算数有所增加。

民政部公开的三公经费情况中,并未对增加的21万元因公出国经费作出说明。

因公出国(境)费增加,体育总局的解释为一是按照国际赛事设置,特别是为获取2012年伦敦奥运会入场券而需参加的资格赛、积分赛大幅增加,运动队参赛任务增多;二是反兴奋剂国际会议、奥运项目技术会议、奥运会代表团协调会有所增加;三是需要预付伦敦奥运会代表团部分费用;四是各项专项技术培训和裁判学习考试有所增加;公务接待费方面增加,则主要是考虑2011年为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关键年,为提高训练水平而需要邀请各方面外部专家开展技战术辅导、科研攻关、论证的接待量将比去年大。

标准之问:花费有没有超标?

47家无当年预算作参照,何来比较

统计发现,2010年“三公”实际花费比预算少的有32家:科技部、教育部、监察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交通运输部、卫生部、水利部、国家粮食局、中央党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土资源部、工信部、中国残联、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研究室、国家体育总局、环保部、海关总署、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信访局、铁道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审计署、农业部、国家人口和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10年“三公”实际花费等于预算的有3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红十字总会。

2010年实际总支出超出预算的有1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而其余47家中央部门,即中国气象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广电总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中国民航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邮政局、住建部、中国地震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华通讯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行政学院、国家自然基金委、中国工程院、国家文物局、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国家民委、国家海洋局、国务院参事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作协、中国保监会、国家能源局、银监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国家旅游局、国家物资储备局、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电力监管委、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并未在表格内公布或文字内说明2010年的预算拨款数额,所以无法计算其执行情况。

倘若既不清楚其人员构成,又没有当年预算数的说明作为参照系,便无法从直观上比较是“压缩”了水分抑或是花费“超标”,亦很难判断出这些消费是否合规合理。不公布预算,何以判断决算执行好与否?

另外,截至发稿,还有15部门尚未公开“三公经费”。

态度之问:公众关切的问题回应了吗?

计生委、中科院等“三公经费”数据引争议

国家自然基金委、卫生部、水利部、广电总局、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部委,都对“三公经费怎么花”附上了较长的说明文字,原因都很具体;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中国民航局、国家林业局、中央党校、中国工程院、国家邮政局等部委仅有一张表格和短短的注释。与上面的部委相比,目前一些部门只公布“三公经费”数字,让公众无从判断这些消费是否合规合理。

采访获悉,科技部“吃螃蟹”举动激起了公众对于“三公经费”公开程度的持续期盼。然而,两个月以来,各部门的所做,难道三公支出为公开而公开?眼下,网上对于“三公经费”的声音多是争议和质疑,这可能是各部委公开“三公经费”的初衷所始料不及的。对于外界舆论和质疑,一些部委主动予以了回应,有些答卷则演变成了留给公众永远的“思考题”。

据了解,国家文物局此前公布的2011年公务接待费预算,比2010年公务接待费增加两倍多,因此遭到舆论的强烈质疑。后该单位对外解释称,2010年公务接待费预算本来是152.87万元,决算为48.32万元。数据差异较大的原因是,有7个与我国签署文化交流协议的国家,未能如期派出政府代表团访华,造成支出相应减少。科技部公布最早,作为最早吃螃蟹者,很多地方不尽完善,但7月上旬,科技部再次完善对“三公经费”的说明,再次赢得了公众的掌声。

类似的,针对商务部被质疑因公出国经费比例过高一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回应称,出国经费占比较高,与商务部的工作性质有关,与中国在国际格局中不断演变的地位有关。

反之,引起公众质疑的“计生委因公出国费用比例高”等问题则就此留下了一串串问号。在计生委的“三公”账本中,2010年的实际花销、2011年的预算数都逼近500万元,超过“三公经费”总额的五成。网友带有讽刺意味地说:“中科院出国费用高或许是为了考察高科技,商务部出国多是为谈生意,计生委花那么多钱出国是做什么?难道是出国学习先进的避孕技术?”

另外,网友指出,同样是国家部委,公务接待费有高达9995.5万元的,也有低至26.07万元和5.84万元的。数额的强烈对比,自然给公众留下广阔的遐想空间,于是网络上“高论”迭出,众说纷纭。有人赞扬住建部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勤俭节约,有人指责中科院奢侈浪费。

》专家

晒“三公经费”人均数“阳光”化更可贵

有专家指出,“三公”支出在2009年之前是没有数据的,2010年在编制预算时才设了科目,使得“三公”支出在预算决算中能够表现出来。目前,中央部门的“三公”预决算在陆续公开,格式、口径、表述完全“各说各话”,因而公布详细程度有很大差异。比如审计署给出了详细的数据,甚至精确到公务车的编制数和实有数。但很多“三公经费”很高的部门却只有简单的几个数字。“两个部门比较,哪个节约,哪个浪费,一平均,就看得出来。”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认为,讲“三公经费”总量无意义,重点在平均数、算人均。唯有如此,才有一个较直观的印象,才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作比较。

比如,根据公开资料,农业部在职的有9万多人,退休的8万多人,加起来17万人。按在职人员数计算,年人均财政拨款“三公经费”约为2500元。中科院虽然总量两项指标居首位,但中科院院大人多,在各个省区市有众多的分支机构,平均下来也不是很多。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指出,公车、出国、接待三项费用都应该有人均数,总经费也有个人均数,这四个指标,才是横向比较各个部门的利器。

》手记

公众为何如此关注”三公经费”?归根结底这都是纳税人的钱,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乱象在一些地方的曝光,也让公众的信心受挫,晒账单,压缩“三公”开支,于情于理都备受期待,如何将纳税人的钱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利益都是应该交代的问题。“对拒不公开部门,应实行问责!”来自北京的李劲松律师指出,晒经费就是要晒掉其中的水分,通过公众、网络的监督,确保实现压缩”三公经费”、打造“廉洁政府”的目标。

然而,官方公布的“三公”与民间关切的“三公”概念不同,渴望知情的公众感觉不解渴。“不要等到外界反响强烈了,有关部委才对数字予以解读。今后三公经费的科目要细化,建立一套完整的统计公开制度。保证在下一轮公开时,有章可循,而不是各自为阵,统计口径差异过大。”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马国贤说。复旦大学教授于海还认为,”三公经费”公开到何种程度、如何回应社会关切、是否要接受人大质询,或应通过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将使账本真正在阳光下打开。


编辑:宋承军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