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调查称33.4%民众一年回家一次看父母

[日期:2012-06-28] 来源:央视《新闻1+1》  作者:未知 [字体: ]
        第一位是山东大法学院的教授肖金明,第二位是上海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首先要问肖教授,您是同意“常回家看看”入法的请陈述理由。

  肖金明:

  我是非常同意的,因为看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道德色彩的条款,但是我们社会转型时期我们道德反思的一种表现,实际上也是我们保守传统道德的多个选择当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选择,就是说要用法律来支持道德。在西方福利国家,摆脱福利制度困境发起召回家庭的运动的时候,对我们中国来讲一定要坚持留守家庭,这个条款实际上并不是不具有可操作性,我觉得这个条款出台之后,能够给我们的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道德的重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这样的条款“常回家看看”能够深入人心,使每个家庭成员能够更好地履行责任。这个条款也明确规定了家庭成员应该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能忽视和漠视老年人,同时也规定了用人单位应该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这实际上规定责任还是非常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白岩松:

  好肖教授,先到这儿,接下来听听左教授,是咱们上海科学院的常务副院长,左教授我相信您在生活中一定同意在道德上所有孩子都影响“常回家看看”,但是您不同意“常回家看看”入法,请您陈述理由。

  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上海市老年学会会长 左学金:

  我感觉,我虽然不是学法律但是我感觉法律不是倡导性的,应该是强制性的,是应该有一个约束性的,如果法律没有强制性,没有约束性,这个法律就不严肃,如果是这样的话有这个法律的条款还不如没有这个法律的条款。

  第二,我感觉法律应该是可操作性的,很多提法应该是可度量“常回家看看”,什么是“常”,那么是一年一次算“常”,还是一个星期算“常”,和距离有什么关系,什么样的距离在同一个城市,一个星期一次算“常”,还是一个月一次算“常”,你的父母在黑龙江,你在上海,你多长时间算“常”,这个都没有标准。然后你如果不回家,你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历史上有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我们是作为一种因公忘私的典型,如果因公忘私他不能回家,也法律要不要谴责。我感觉另外还有两个问题比较重要的,就是我们国家的人口学变化,实际上我们国家独生子女的家庭无子女的家庭,空巢老人的家庭,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的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所以说对这一家庭来说,可能很多人常回家看看,这个老人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特别是没有子女,他根本不可能实现,如果有个子女在很远的地方那个也很难。

  我最后还说一个,“常回家看看”可能需要更多宏观制度的安排的支持,比如说拟稿社会保障,比如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比如说住房城市的住房问题,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你要付“常回家看看”职工的工资,可能就会造成有些企业不愿意雇佣这些职工,如果真的实行的话。

  白岩松:

  带来一些另外副作用。

  左学金:

  对。

  白岩松:

  非常感谢左院长。反过来肖教授您也听到了左院长的意见,第一个法律是不是一定要强制性的,在现实中的确有很多的困惑,把它的操作性变得很难。

  肖金明:

  我是这么看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它属于社会法制的范畴社会法制我们通常讲的《刑法》,或者是《民法》当中的侵权责任法还是不同的,这样的社会法倡导性的条款,支持性的条款、促进性的条款比较多,更多还是体现政府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当然也包含强化我们家庭的责任。我刚才讲老年人的需要其实有很多,共同的这种需求不是最主要的需求了,政府在这方面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政府照料的责任这个重要性越来越大,我们现在是强化社会责任,社区是依托机构支撑资源服务还是辅助,但在精神生活领域家庭生活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

  我再补充一下,这个条款也不说不完全具有可操作性,就像我们这专家所在的上海,上海的宝安区法院2003年就有判决,2007年天津市的和平区法院,还有江苏的海安县法院都有类似的判决,就是判定赡养义务人应该按时到家里看望人。

  白岩松:

  好肖教授,可能一会儿还有问题向您请教。

  如果要是问到我个人的话,也许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也支持“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因为这个法律不一定所有的法律都是具有强制性的,有的时候我们谈论法律就是道德的最低的一种坚守,因此它跟道德本来就是有一定的关系。另外,有很多现实中还没有做得很好的先写入法律也会成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比如说今年的《刑事诉讼法》当中就把保障人权写入其中了,我们谁都知道,保障人权我们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了吗?没有,但是写入了《刑事诉讼法》之后,有可能推动保障人权在我们的国家越做越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常回家看看”作为一个最低的道德的执行,写入法律也许会推动大家家庭和亲情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仅仅代表我个人的意见。

  接下来继续关注“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就够了吗?还需要怎样的社会保障?

  解说:

  陕西省定边县堆子梁镇,67岁的薛丕忠老伴杨桂兰和孙子在自己家里,薛丕忠家有十几口人常年在外。陕西省旬阳县白岭镇(音),87岁的柳树珍在村里的水稻田边,柳树珍的老伴已经去世,而儿子也常年在外打工,如何让迅速老龄化的中国老有所养,,这无疑对我国的社保养老金制度提出了极高要求,而这或许也是日前养老金收支失衡问题之所以引发全社会强力关注的原因。

  画面提示:

  2011年7月11日新闻

  画面解说:

  随着老龄化推进,全国范围内空账形成的缺口将会更为巨大。

  解说:

  除了养老金问题与人口老龄化相伴相生的还会有日益严重的空巢现象。

  画面提示:

  2010年6月17日新闻

  画面解说:

  在我国60岁以上老人有一半的老人是空巢老人,这个数据来自于全国的老龄办,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核心城区的老人当中,空巢率达到了70%,全国老龄办指出,今后空巢现象将更加的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

  解说:

  远离越久的子女、越来越珍贵的沟通,留给老人的是越来越多的孤独与寂寞。

  画面提示:

  2010年6月17日新闻

  画面解说:

  据中国老年科学研究中心的统计,城市老年人中感觉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只占56.9%,农村老年人这个比例竟为33.1%,独居的空巢老人更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长期陷入无趣、无助的状态会使老人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目前怀疑。

  解说:

  养老方式,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将是中国必须应对的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是延续家庭方式还是强力推进机构养老,取舍之间决定着接下来的政策投向。

  画面提示:

  2011年6月21日新闻

  画面解说:

  仅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缺口数量也在300万左右,而这还不考虑到我国老龄化的加速,未来有入主需求的人还将逐年增加。

  解说:

  虽然养老还有一系列的体制、机制问题有待解决,但是养老的压力已经扑面而来。

  画面提示:

  2011年7月11日新闻

  记者:

  2010年代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是12.3%,而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会增长为33.9%。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吴玉韶:

  目前我们国家是五个劳动力供养一个老年人,根据预测到2050年左右,最高峰是1.7个劳动力供养一个老人。

  白岩松:

  其实把“常回家看看”入法可能大家有各种各样的争论,但是反过来说也是有一个好处,把它写入法律当中可以推动很多事情的进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可能常回老家去看看很难,很多的人就会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家庭当中来,可以天天回家看看,但是问题是我们现在的很多政策是不是要调整,我们很多的城乡的差距巨大的鸿沟摆放在大家的面前,老人来了还要去办暂住证,像北京这种公交价格已经非常低于,做的非常好的地方,北京65岁以上、70岁以上的老人跟着到这儿来跟着孩子一起住的时候就不公平,虽然差距很小,但是他一会有一种被歧视的感觉。另外我们的社区里是否可以平等地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岁数都很大的老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绝不简单,它要推动很多事情的变革才能真正起到写入法律该有的意义。

  接下来还要连线肖教授,也来面对这个问题,肖教授您好,就是“常回家看看”入法您是支持的,但是您期待它入法之后还推动什么样的一些事情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起到作用?

  肖金明:

  我觉得这涉及到不仅仅是这条款本身的一个实现的问题,这涉及到这部法的实施的问题,我倒是觉得这部门法律的实施应该比较全面来看,但是牵扯到很多方面,一个是牵扯到《宪法》、关系到其他法律也关系到国家的政策,还有关系到地方性的法规。我觉得在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这部法通过之后,如果这个条款能够保留的话,位于我们地方性法规的修改肯定会起到促进的作用,这部法律刚才上海那位教授讲的,这部法律看起来不具体,什么是“常”,空间距离之间怎么来核算?我觉得这都不是问题,这个可以根据各个地方实地的情况,根据我们的立法内容和精神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这个地方性法规是执行这部法律,包括条款的基本的途径。

  白岩松:

  其实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非常谢谢肖教授接受我们的连线,也谢谢刚才的左院长。

  在节目的背后还是回到节目一开始的那部电影《飞越老人院》当中,不过要先讲述一下,老人在给自己的孙子讲,有一天问孩子那是什么?孩子麻雀,然后他耳朵背又问了一遍,那是什么呀?孩子回答麻雀,他还是没听清,又问了第三遍孩子,那是什么呀?孩子非常不耐烦了,告诉你多少遍了,那是麻雀。这个时候老人就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孩子小的时候如何面对孩子的提问了。

  画面提示:

  《飞越老人院》电影片断

  老人:

  你问我那是什么呀?我说那是麻雀,你又问我那树上是什么呀?那是麻雀。就这样他问了我几十遍了,每次我都高兴得不得了,我都不厌其烦地跟他说,那叫麻雀,会飞的小麻雀,记住了吗?

  爱今天的老人,就是爱明天的自己。

上一页12  GO

编辑:李薇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